We, as the Designer Interviews ("DI") had the distinct pleasure and opportunity to interview award-winning, most creative and innovative CHENG HUI HSIN ("CHH").
Like the simple design, the simple pleasures of life, simple and neat design line, back packing, visited many countries, from searching for a lot of pulsating spaces, discovered the truth of life, good design ought to have a good waste of life! Without too many components, clean lines to create geometry, bold use of color totem, cleverly points out that magic interesting, ever-changing expression of space, modern and understated luxury of fashion elements, as natural as breathing, into the interior space, the atmosphere, not only has the concept of compound function, more avant garde fashion scene.
CHENG HUI HSIN Designs
We are pleased to share with you original and innovative design work by CHENG HUI HSIN.
CHENG HUI HSIN Design - DaMingDingDing Chinese Hot Pot
CHENG HUI HSIN Design - Unique Reading Area Library
CHENG HUI HSIN Design - Toyika Xinzhuang Japanese Yoshoku Restaurant
CHENG HUI HSIN Design - Come True Coffee Shop
CHENG HUI HSIN Design - Chenhow Marble Showroom
CHENG HUI HSIN Design - Polo Cafe Bar
Designer Interview of CHENG HUI HSIN:
DI: Could you please tell us more about your art and design background? What made you become an artist/designer? Have you always wanted to be a designer?
CHH : 當我回首自己的成長旅程時,藝術與設計似乎一直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從孩提時期開始,我便對形狀、色彩和細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記得小時候經常花上數小時觀察自然界的美,試圖用畫筆去捕捉那些瞬間。這份對美的追求成為了我人生的初衷,也為我後來的設計之路埋下了種子。設計的魅力在於,它不僅僅是美學的表達,更是一種解決問題的能力,一種將想法化為現實的力量。 成為設計師後,我逐漸明白,創意的源泉來自於生活本身。這種對簡單與愉悅的追求成為我設計哲學的核心。我始終秉持「歸零」的心態,這不僅是一種自我提醒,更是一種學習的態度。無論是初創階段的一人公司,還是如今的團隊運營,這種信念幫助我保持謙遜、開放,讓我能夠不斷吸收新的靈感與想法。 我認為設計的真正價值不僅僅是完成一件作品,而是能夠為人們帶來情感上的共鳴與實際的價值。每一個設計背後都有一段故事,每一次創作都是與世界的一次對話。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讓人們感受到設計的力量:它可以簡化生活,提升質量,甚至為平凡的日子注入一些小小的驚喜。 這份對設計的熱愛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在這條路上,我學會了接受挑戰,也學會了從錯誤中成長。最重要的是,我認識到設計並非僅是個人的表現,而是與世界、與人們建立聯繫的一種方式。正是這份連結,驅動我不斷前行。
DI: Can you tell us more about your company / design studio?
CHH : 我的設計之路充滿了跌宕起伏,也因此成就了今天的我。年輕時,我曾與朋友合夥創業,但因理念不同而分道揚鑣。隨後,我進入一家設計公司擔任設計經理,並憑藉一次提案,成功獲得國內大型連鎖餐飲集團的青睞。然而,正當施工進行到一半,公司老闆竟然捲款潛逃,留下了一個爛攤子。當時施工無法停止,我只能硬著頭皮接手。幸運的是,無論是客戶、工班還是廠商,一直都是我親自聯繫和協調,最終才有驚無險地完成了這個項目。 這次突發事件成為了我人生的轉折點。在客戶的鼓勵下,我決定再度創業,成立了自己的設計公司——鴻樣室內裝修設計。「鴻」代表宏圖大展,「樣」則象徵多元的空間樣貌;英文名稱 HomeYong 更體現了家的凝聚力。從一人公司起步到如今的規模,我始終堅持自我的設計信念,謙虛學習、歸零自我,將這些經歷反芻為每個設計案的養分。 我的作品追求的是一種中性與感性的平衡,希望超越性別的框架,翻轉時代對美的定義,創造不流於主流的設計。對我來說,每個設計都應該展現客戶的獨特性,並能夠在面對面交流中量身訂製,讓作品真正貼近每個人的生活與美感。「設計很單純」,我始終希望我的作品既能打動客戶,也能吸引我自己。
DI: What is "design" for you?
CHH : 什麼是設計? 簡而言之,設計就是為了解決問題或滿足需求而進行的規劃和創造。這不僅僅是讓事情看起來不錯,更重要的是,讓事情變得實用、方便,甚至令人愉快。例如,在設計椅子時,除了考慮其外觀外,還應注意坐起來是否舒適,是否易於移動,是否能融入房間的風格。 設計的重要性 設計的品質直接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例如,一個設計精良的水壺易於握持,倒出水不會溢出,甚至看起來很討人喜歡;而設計不佳的產品在我們每天使用時可能會造成麻煩。從這個角度來看,設計實際上不僅僅是專業人士的事情,而是我們每個人生活的一部分。 設計就是溝通 設計的另一個特別之處在於它可以說話。好的設計可以讓人們一眼就理解它的功能或意圖,而不需要文字解釋。例如,道路上的交通標誌,簡單的圖形可以指導方向或提醒安全;或網站介面,清晰的按鈕排列讓人們無需考慮太多即可知道如何操作。 設計以人為本 無論什麼樣的設計,真正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它往往考慮到了使用者的需求。設計不僅是讓別人看到的,也是為別人服務的。例如,專為老年人設計的手機應字體大,操作簡單;而公共空間的設計需要方便每個人,包括行動不便的人。 設計就是創造 當然,設計也離不開創造力和想像力。它可以幫助我們打破現有的框架,讓世界變得更美好、更有趣。無論是畫家設計的作品,還是工程師設計的橋樑,都是創意的體現。 解決問題 設計是針對特定需求開發解決方案,無論是改善用戶體驗、提高效率還是解決社會問題。 創造價值 設計不僅關乎功能,還關乎如何使事物更具吸引力、更易於使用,甚至在情感上產生共鳴。 跨境通信 設計是一種用於傳達資訊和表達想法的視覺語言。例如,平面設計傳達品牌價值,工業設計強調產品實用性和美學性的結合。 創意和規劃 設計不僅僅是靈感的爆炸。它涉及研究、分析、實驗和反覆運算。它是創造力和實踐能力的結合。 當我們說到“設計”時,有些人可能會想到華麗的海報、時尚的服裝或精緻的傢俱。但事實上,設計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從我們每天使用的手機應用程式,到我們家的空間佈局,甚至是簡單的餐桌,都是設計的體現。 總而言之,設計是一種貼近生活的力量,它讓我們的世界更方便、更美麗、更溫暖。還有你?也許在不知不覺中,我已經是人生中的小設計師了!
DI: What kinds of works do you like designing most?
CHH : 我特別喜歡歷史建築的設計與探討,因為它們是時間的見證,也是不同時代、不同民族文化的真實反映。歷史建築融合了藝術、技術、生活方式,甚至是當時的政治與宗教背景,像一本立體的歷史書,講述著人類文明的故事。 旅遊是我探索這些建築的最佳方式。無論是穿梭在歐洲的哥德式教堂,還是徜徉於中國的古老庭院,每一次旅程都讓我沉浸於建築的美與深厚的文化底蘊中。比如,歐洲的哥德式教堂以其高聳的尖塔、飛扶壁和彩色玻璃窗展現了中世紀對於宗教虔誠與天國憧憬;而東方的宮殿建築,如中國的紫禁城,則通過嚴謹的中軸對稱和精緻的裝飾傳遞皇權的威嚴與秩序。這些建築不僅僅是一個空間,它們還承載了當時人們的智慧與情感。 為什麼喜歡這類設計? 1. 跨越時空的對話 當我們研究或欣賞這些建築時,其實是在與過去的設計者進行對話。我們可以從建築的細節中窺見他們的創意、想法,以及如何利用當時有限的資源完成驚人的設計。漫步在北京的四合院或福建的土樓中,能感受到設計者如何因地制宜,將自然與人文完美結合。 2. 文化的多樣性 每個歷史建築都是所在民族文化的縮影。無論是穆斯林世界的穹頂與花磚,還是南美馬丘比丘的梯田與石砌技術,它們都體現了不同民族如何應對自然、表達信仰。中國的江南園林,如蘇州的拙政園,更以詩意的佈局呈現了中國人對自然的深刻理解與熱愛。 3. 實用與美感的結合 歷史建築不僅僅是為了展現美,它們也必須考慮實用性。例如,羅馬的渡槽和公共浴場不僅功能強大,還充滿設計感,讓人驚嘆於當時工程學與美學的結合。而中國的長城則結合軍事功能與地理特點,成為防禦與設計的典範。 4. 保存與延續 喜歡歷史建築的人,往往也熱衷於思考如何在現代社會中保護和延續這些建築的生命。將舊建築融入現代設計中,既保留了歷史的記憶,也賦予其新的功能,是一種特別有意義的挑戰。例如,重建後的上海豫園,在保留傳統結構的基礎上,成為現代都市中的文化地標。 如果我能“創造”什麼,那可能是設計一座融合不同時代風格的建築,讓它不僅能反映過去的故事,也能適應現代的生活需求。這就像讓古老的靈魂在當代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新位置,延續它的價值與魅力。
DI: What is your most favorite design, could you please tell more about it?
CHH : 行天宮圖書館北投分館 以人文與自然語彙的主題設計 「行天宮圖書館北投分館整個空間設計概念,以人為本的主題設計,其中包括了圖書閱覽區、多種功能教室與展覽空間,我認為,好的圖書館應該能夠觸發人的靈感,在這滋長,能享受大自然的陽光,深呼吸、享受片刻時光。讓讀者在這空間裡,擁有自己的一方天地,在溫暖、靜謐的心靈場域,能夠在不同的閱讀區體驗、陽光、花草樹木、天然卵石、溪流對話感受沉浸式的自然山林的感受」設計的深層內斂含意中,希望來到這閱讀及逛逛的人們,透過層次豐富閱讀空間的轉換,來豐富心靈,繼而沉澱內心,傾聽自己靈魂聲音。期盼在未來,每一個生活的日子、每一刻生命的時光, 都能有一處空間、一本書。 行天宮圖書館北投分館 親子圖書空間場域 因為行天宮圖書館北投分館設定為「親子圖書空間場域」,所以在規劃上,包含兒童及青少年閱讀區、樂齡閱讀、自修區,對於家長、大小孩、小小孩的使用空間,都有很人性化的設計。例如親子共讀區貼心設計不同高度的桌椅,讓小朋友及家長們能夠在舒適的環境中進入閱讀的樂趣,創造一間友善的圖書館。在一樓角落閱讀區的座位形式多元,以木造長凳搭配小圓桌板,或是矮櫃書架搭配圓潤溫暖的球型燈具,營造如同咖啡店一般可自在沉靜於閱讀書寫之中的溫馨角落。而在圓形圖書區部份,呼應建築中庭天井「天圓地方」的意涵,讓空間延續建築概念,形成自然與空間的相互對話。並以「平安」二字作為進入二樓文史展區的主視覺,搭配線性光條,使人們在上升步伐中,潛心感受行天宮理念莊重,二樓的文史廊道、靜心廊道、靜心教室、手作教室、說故事區、食農教室、四不猿展區、五行互動區等規劃,都在空間色彩上採用了木質自然色調,純粹且乾淨,讓浮躁得以釋放。行天宮圖書館北投分館 8 個字空間設計語彙 鴻樣室內裝修設計始終堅持在建築室內空間的性格中,讓理性與感性和諧且平衡,不斷吸收設計新概念與新知識,反芻成為每件個案的設計養分,將靜態空間與動態使用者,整合成為一個完美的互動體。對於行天宮圖書館北投分館的空間設計語彙,我以8個字貫穿整體,就是「讀創之境、心閱自然」。 多樣性、獨特性設計 創造業主滿意的空間場域 我的空間設計是「多樣性、獨特性」,她不會侷限在單一或少數領域,多樣性發展的設計理念才能夠更廣泛且多元。在室內空間設計上,要讓每一個場域都能透過設計展現獨特的樣貌。她堅定的指出「為客戶創造最想要、最適合的空間場域,是鴻樣室內裝修設計的宗旨,秉持並精進執行每個託付案件, 讓業主滿意。」
DI: What was the first thing you designed for a company?
CHH : 從業多年來,我主持過多場知名連鎖餐飲的空間設計,包含陶板屋、這一鍋皇室祕藏鍋物、Polo Café,設計橫跨多種風格,善於整合客戶需求,揉合多元風格並轉換成自我主張,尤其是王品集團的陶板屋,如何讓連鎖餐飲的空間設計在眾多空間中脫穎而出,就是開創一店一風格,過去連鎖店為了傳遞清楚的企業識別,設計上只有30%會變化,其餘70%相同。隨著商業模式日新月異,競爭日益激烈,開始思考如果使連鎖結合場域與企業精神,打造「一店一風格」的連鎖店面設計模式。有別於傳統連鎖店型的快速複製,以個性化的精緻設計,雖然格外費時,但也因此創造更大的設計價值。「台北益品書屋和台中的益品書屋完全不同,台北走深色沉穩路線,台中則是偏向乾淨白色系。」,兩個截然不同的風格,都獲得國際大獎肯定,也再次印證「一店一風格」的設計趨勢。
DI: What is your favorite material / platform / technology?
CHH : 我認為不管是軟體還是各種技術,都不要只專注於某一項技能,而是包含軟體操作、繪圖技術、美感創意、溝通能力等都要掌握,當面對客戶與廠商時,才有辦法站在第一線來處理問題。
DI: When do you feel the most creative?
CHH : 創意對我來說是一種源自生活的即興體悟。我相信,美好的事物往往藏在日常細節中,等待我們去發現。無論是街角的一把椅子,還是門上的一個把手,都可能激發我的靈感。我喜歡隨時打開五感,留意那些微小卻動人的瞬間,將它們轉化為創作的養分。每一次創作,對我來說都是一場與細節的對話。這種與生活的緊密連結,是我保持創意活力的關鍵,也是我設計理念的核心。簡而言之就是我的創意來自於生活,生活即是藝術、創意。
DI: Which aspects of a design do you focus more during designing?
CHH : 在設計工作中,我特別注重設計的功能性、創意表達和情感連結這三個核心面向。這些元素不僅是設計的基石,更是讓作品在市場上脫穎而出的關鍵。 1. 功能性:解決問題的本質 設計的首要目標是滿足使用需求,因此我始終強調功能性的重要性。一個好的設計必須是實用的,能夠真實解決使用者的問題。從空間配置到材料選擇,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精確地考量,確保設計既能提升使用體驗,又能符合現實條件。例如,商業空間的動線規劃需要考慮客流的便利性,住宅設計則要重視舒適度與隱私。我認為,功能是設計的基石,任何華麗的外觀如果缺乏實用性,都無法長久地被接受。 2. 創意表達:為設計注入靈魂 設計是一種創造性的工作,我非常注重如何在功能之上融入美感和創意。每個作品都應該具備獨特性,能夠反映客戶的個性和需求,同時又展現出設計師的專業風格。我喜歡從生活中汲取靈感,將看似普通的細節轉化為作品中的亮點。例如,在一個餐飲空間設計中,我可能會以當地文化元素作為靈感來源,結合現代感的設計語言,創造出既具故事性又吸引人的空間。 3. 情感連結:設計的核心價值 對我而言,設計不僅是視覺上的美化,更是一種情感的傳遞。每一個空間都應該能夠與使用者產生共鳴,無論是家居空間的溫暖氛圍,還是商業空間的品牌體驗,都需要設計師在創作過程中注入人性化的思考。我相信,真正好的設計能夠超越物理空間的限制,帶來心理上的安慰和愉悅,讓人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綜合這三個面向,我的設計理念是將功能、創意與情感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創造出具有深度與價值的作品。我相信,設計不僅僅是一種視覺藝術,更是一種改善人們生活的力量。
DI: What kind of emotions do you feel when you design?
CHH : 在設計的過程中,我經常會感受到各種情感,每一階段的情感都不太一樣,但這讓設計變得非常有趣,也讓整個過程充滿意義。以下是一些我在設計時常有的感受: 1. 好奇和探索的興奮 設計通常從發現問題或靈感開始,這個階段我特別好奇,總想多了解一些背景資料,看看有哪些可能性。不管是研究歷史建築的特色,還是觀察人們的需求,這種探索的過程讓人感到興奮,像在解一個謎題。 2. 專注時的平靜 當我開始進入設計的細節時,內心會變得特別平靜。所有注意力都放在線條、比例、結構上,彷彿進入了一個只有我和作品的世界,感覺時間都慢下來了。 3. 遇到困難時的挑戰感 設計中總會遇到一些挑戰,比如技術上的難題或方向不夠清楚的時候。這時候難免會有點不安,但也正因為這些挑戰,讓我有機會去嘗試新的方法,或用不同的角度來思考,最後突破困境的感覺特別讓人滿足。 4. 完成時的快樂 當設計逐漸成形,或者難題終於解決了,內心會湧現出一種純粹的快樂。尤其是當所有的細節都能夠相互配合,作品變得完整的時候,那種滿足感很特別。 5. 和文化的連結 特別是在設計與文化相關的作品時,比如中國風的建築,我會感到一種和傳統的連結。這種感覺就像是在延續一段歷史故事,也是在把文化的美好傳遞下去,這讓設計變得更有意義。 6. 期待和驚喜 當設計完成,展示給別人或者開始實現的時候,我會充滿期待,希望作品能被認可,或者對別人產生幫助。如果收到好的回饋,或者看到作品被使用時帶來的改變,那種驚喜和欣慰真的很值得。 總結 設計對我來說就像是一段旅程,有時激動,有時安靜,但每一步都讓我學到更多,感受到更多。它不僅是一種工作,更是表達自己的方式,讓我和世界產生更多的聯繫。
DI: What kind of emotions do you feel when your designs are realized?
CHH : 當我的設計真正實現時,內心會湧現出多種情感,那是一種獨特而豐富的體驗。每一件作品從構思到落地,都是一段投入心力的旅程,最終看到它成為現實時,會有以下幾種感受: 1. 成就感 看到自己的設計從紙上藍圖或電腦模型變成真實的物體或空間,那種成就感是無可取代的。尤其是當作品符合設計初衷,並能如預期地解決問題或帶來價值時,會感覺之前的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 2. 欣慰與滿足 設計落地後,特別是當人們使用或欣賞它時,內心會感到一種深深的滿足。例如,看到建築空間被人們使用,或是一件產品改變了用戶的生活,我會覺得設計真的發揮了它的作用,這種實現目標的感覺讓人很欣慰。 3. 驚喜與學習 實現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些預料之外的細節。有時候這些細節帶來的驚喜,會讓我重新看待自己的設計,甚至激發出新的靈感。同時,看到實際應用中的挑戰和改進空間,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 4. 謙卑與感激 設計的實現不是一個人的功勞,而是團隊合作的結果,包括製造者、工匠、工程師以及許多其他人的努力。當我看到作品完成,會感到謙卑,因為這是一個集合大家智慧與努力的成果,也會對所有參與者充滿感激。 5. 反思與期待 當作品實現後,我也常常會反思自己有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或者思考下一次設計時可以採用的新方法。這種反思不僅是對過去的檢視,更是一種對未來的期待,激勵我去創造更多有意義的設計。 總結 當設計從想法變成現實,那種感覺是一種複雜又充滿成長的體驗。它不僅帶來快樂,也促使我更加努力,去創造更多能夠改變和影響生活的作品。
DI: What makes a design successful?
CHH : 設計的成功來自多方面的因素,並不是單純依賴某一個環節或元素。對我來說,成功的設計應該在功能性、美觀性、創新性和人性化之間找到平衡,並且能夠解決問題並引發共鳴。這些關鍵因素同樣適用於餐飲設計,尤其是在提升品牌價值和增加品牌關注力方面,成功的餐飲設計需要在創造吸引力和維護品牌形象之間達到完美的融合。 1. 清晰的品牌目標 成功的設計始於清楚的方向,餐飲設計亦是如此。無論是提升顧客體驗還是傳遞品牌故事,設計需要有明確的目標來引導過程。品牌的核心理念應該通過空間、菜品、服務等方面清晰表現出來,讓顧客在每一個接觸點上都能感受到一致的品牌氛圍。 2. 對顧客需求的深刻理解 設計是為了人而存在。了解顧客的需求和偏好,才能創造出真正受歡迎且貼近生活的設計。例如,設計時要考慮到顧客的舒適感,是否能提供一個適合聚會、放鬆或工作環境的空間。對於餐飲品牌,顧客的體驗至關重要,它直接影響品牌價值的提升。 3. 功能性與實用性 餐飲設計的成功同樣體現在其功能性上。不僅是餐廳空間要實用,菜單設計、餐具選擇甚至服務流程也應該便捷且高效。例如,一個流暢的點餐系統,或者符合品牌形象的座位安排,都能提升顧客的整體用餐體驗,這對於品牌關注力的增強至關重要。 4. 創新與獨特性 成功的餐飲設計通常包含一些獨特而創意的元素,能讓品牌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無論是空間設計的視覺焦點,還是菜品的呈現方式,創新能夠吸引顧客的目光,並促使他們分享和推薦。這樣不僅提升品牌的曝光度,也能加深顧客的記憶。 5. 視覺與美感的吸引力 餐飲設計的美感至關重要。空間、裝潢、燈光和色彩的搭配,都能影響顧客的情緒和體驗。美觀的環境和設計能夠提升品牌形象,使顧客願意停留更長時間,並促使他們進行社交媒體分享,從而擴大品牌的影響力。 6. 品牌故事的傳遞 成功的餐飲設計應該能夠表達品牌背後的故事。品牌故事不僅體現在餐廳的設計細節中,還能透過菜品、食材選擇及服務流程來呈現。通過設計讓顧客感受到品牌的文化、價值觀和理念,能使品牌更具吸引力並與顧客產生情感連結。 7. 社交媒體和數字化元素的結合 如今,數字化元素是餐飲品牌設計中的一大亮點。設計具有可分享性的元素,比如具有創意的擺設、互動裝置或特別的牆面設計,能促使顧客在社交媒體上分享,進一步提高品牌曝光率。此外,創建數字化點餐系統或AR體驗,能讓顧客在用餐過程中感受到新鮮感和科技感。 8. 與當地文化結合 當餐飲設計能夠巧妙地融合當地的文化特色,顧客會感覺品牌更具親和力和獨特性。這不僅能提升品牌的深度,還能吸引當地顧客群體,增強品牌的地域性認同感。 9. 可持續性與環保意識 現在的顧客越來越注重品牌的社會責任感,尤其是在環保和可持續性方面。選擇環保材料、節能設計或是減少廢棄物的運營策略,不僅能提升品牌形象,還能吸引注重環保的顧客,進一步增強品牌的吸引力。 成功的餐飲設計是多方面因素的綜合體現,既需要考慮功能和美感,又要有創新和文化深度。當設計能夠清楚地傳遞品牌的故事,並與顧客產生情感共鳴時,這樣的設計便能夠提升品牌價值並增加品牌的關注力。你是否有過類似的設計經歷,或者有哪些具體的挑戰想要討論呢? 設計的成功不僅僅體現在提升品牌價值和關注力上,還可以直接影響營業額和業績的增長。有效的餐飲設計能夠創造一個有吸引力的顧客體驗,從而提高顧客的滿意度,增加回訪率,甚至促使顧客消費更多。以下是如何通過設計來提高營業額和業績的一些關鍵: 1. 提升顧客體驗,促使回訪 良好的餐飲設計能夠提供一個愉悅且舒適的用餐環境,讓顧客在進店的第一刻就感受到品牌的魅力。當顧客有了更好的用餐體驗,他們更有可能成為回頭客,並且樂意推薦給他人。回頭客的增加會直接提高餐廳的營業額。 2. 促進顧客消費行為 餐飲設計不僅是外觀美觀,還要能夠有效引導顧客的消費行為。例如,菜單的設計可以運用視覺元素和合理的價格策略,促使顧客選擇更多的菜品或升級套餐。空間布局和服務流程也能夠影響顧客的消費習慣,比如通過設計吸引顧客進入店內、增加餐桌的翻台率,或是利用展示台吸引顧客點選更多附加產品。 3. 社交媒體曝光,吸引新顧客 設計中融入可分享的亮點(例如有趣的裝置、視覺焦點或特色擺設)不僅能增加顧客在店內的停留時間,還能促使顧客拍照並在社交媒體上分享,這樣不僅能提高品牌的知名度,還能吸引更多潛在顧客進店消費。這種口碑效應有助於提升銷售業績。 4. 數字化體驗增強顧客參與感 隨著數字化技術的發展,設計中加入創新的數字元素(如數字點餐系統、互動式菜單或AR體驗)不僅能提升顧客的用餐體驗,還能夠提升工作效率,減少顧客等待時間,提高翻台率。這些因素能有效增加餐廳的營業額。 5. 品牌定位的精確傳遞 餐飲設計能夠準確地傳遞品牌的定位,幫助吸引目標顧客群體。例如,對於高端餐飲品牌,可以通過精緻的設計來體現品牌的奢華感,吸引更多願意為高品質用餐支付的顧客。相反,對於平價快餐品牌,則可以通過活潑的色彩和輕鬆的氛圍來吸引年輕人或家庭顧客。 6. 促銷活動和限定產品的展示 通過設計打造專門的展示區域,或者在空間中突出顯示特別的促銷活動或限定產品,可以有效刺激顧客的消費欲望。例如,設計一個引人注目的展示櫃,讓季節限定的菜品或套餐成為顧客進店時的焦點,這樣不僅能提高顧客的購買率,也有助於提升總營業額。 7. 提升員工效率與服務質量 設計的良好規劃不僅是針對顧客,還能提升員工的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例如,合理的空間佈局能夠縮短員工的工作路徑,提高服務速度,從而提高翻台率和客單價。員工對設計的舒適度和操作便利感也會直接影響顧客體驗,間接促進營業額的增長。 總結來說,成功的餐飲設計在提升品牌價值和關注力的同時,也能通過改善顧客體驗、引導消費行為、促進社交分享、提升員工效率等方式,直接影響餐飲業務的營業額和業績。有效的餐飲設計是一種可以持續吸引顧客、提高銷售並增強品牌影響力的長期策略。
DI: When judging a design as good or bad, which aspects do you consider first?
CHH : 判斷一個設計的好壞可以從多個角度出發,具體考慮的方面會根據設計的類型(例如產品設計、平面設計、建築設計等)有所不同,但以下幾個通用的要素可以作為參考: 1. 功能性(Functionality) 是否滿足需求:設計是否能有效解決預期的問題或達到使用者的需求? 易用性(Usability):用戶使用起來是否直觀、方便? 實用性:設計是否適合應用場景,能否在現實中有效運行? 2. 美觀性(Aesthetics) 視覺吸引力:設計是否具備視覺上的吸引力,符合目標受眾的審美偏好? 風格一致性:設計是否保持風格統一,並與品牌或環境協調? 創新性:是否具有新穎或創意的表現? 3. 可持續性(Sustainability) 環保性:設計是否考慮了材料的環保性和能源效率? 耐久性:設計是否經久耐用,能在長期使用中保持價值? 4. 可實現性(Feasibility) 技術可行性:設計是否可通過現有技術實現? 成本效益:設計的實現是否在經濟上可承受,且帶來足夠的效益? 製作可行性:材料和製造過程是否可行? 5. 用戶體驗(User Experience) 情感連結:設計是否能與使用者建立情感共鳴? 包容性(Inclusivity):是否考慮到不同背景、能力和需求的用戶? 反饋機制:設計是否能提供即時的、清晰的使用反饋? 6. 創新與突破(Innovation and Originality) 設計是否帶來全新的解決方案或視角? 是否挑戰現有的設計範式並提供改進? 7. 文化和背景適配性(Contextual Fit) 是否適應設計所在的文化背景和環境? 是否尊重當地的社會規範和價值觀? 8. 安全性(Safety) 是否對使用者和環境安全無害? 是否符合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標準? 根據具體的設計目標,這些因素的重要性可能有所不同。好的設計通常能在多個方面取得平衡,既能滿足實際需求,又能帶來愉悅的體驗。
DI: From your point of view, what are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a designer for society and environment?
CHH : 設計師對社會和環境有著重要的責任,因為他們的創作不僅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對資源、文化和自然環境產生深遠影響。以下是設計師應承擔的主要責任: 1. 解決社會問題 設計師應該關注社會需求,創造能改善人們生活的產品或體驗。 促進公平和包容:設計應考慮到不同年齡、性別、能力和背景的人,避免排斥任何群體。 提升生活品質:無論是設計無障礙空間,還是開發便捷的技術,目標都是讓生活更美好。 服務弱勢群體:用設計解決貧困、教育、醫療等方面的問題,讓資源分配更合理。 2. 保護環境 設計師在創作時應盡量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推動可持續發展。 選擇環保材料:使用可回收、可降解的材料,減少浪費和污染。 降低資源消耗:考慮產品在設計、製造和使用過程中的能源和材料使用效率。 延長產品壽命:設計耐用、易維修的產品,減少拋棄式消費對環境的壓力。 提倡綠色美學:創造能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設計,保護生態系統。 3. 尊重文化和價值觀 設計師的作品常常成為文化的載體,應該尊重多元文化,避免造成文化侵略或偏見。 保存傳統:在設計中融入當地文化特色,避免過度同質化。 推動創新:用設計讓文化與現代技術相結合,既尊重歷史,又面向未來。 4. 引領行為變革 設計不僅是工具,還能影響人們的行為和習慣。 教育大眾:用設計引導人們了解環保、健康等重要議題。 鼓勵可持續生活方式:比如設計節能產品或鼓勵使用公共交通的城市規劃。 5. 負責任的創新 創新不應僅追求技術突破,還需考慮其社會和環境影響。 防範技術濫用:在設計中考慮隱私和倫理問題,避免對用戶造成傷害。 平衡需求與影響:不盲目追求商業利益,而忽略設計對環境或弱勢群體的潛在影響。 6. 推動行業標準 作為設計領域的專業人士,設計師有責任倡導更高的行業標準。 建立可持續設計規範:推動行業採用環保材料和工藝。 分享知識:與同行和社會分享設計思維,讓更多人受益於創新的力量。 7. 建立長遠視野 設計師需要思考作品的長期影響,而不僅僅著眼於眼前的需求或潮流。 為未來設計:考慮未來可能面臨的挑戰,如資源短缺或氣候變化。 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探索對環境和社會都有益的設計解決方案,實現經濟與生態的雙贏。 總結 設計師不僅僅是創造美的專業人士,更是社會和環境的守護者。他們的責任是利用自己的技能,創造出對社會有益、對環境友好的設計,同時引領行業和大眾走向更加負責任的未來。設計不應該只是解決問題,而是積極地塑造一個更好的世界。
DI: How do you think the "design field" is evolving? What is the future of design?
CHH : 設計師對社會和環境有著重要的責任,因為他們的創作不僅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對資源、文化和自然環境產生深遠影響。以下是設計師應承擔的主要責任: 1. 解決社會問題 設計師應該關注社會需求,創造能改善人們生活的產品或體驗。 促進公平和包容:設計應考慮到不同年齡、性別、能力和背景的人,避免排斥任何群體。 提升生活品質:無論是設計無障礙空間,還是開發便捷的技術,目標都是讓生活更美好。 服務弱勢群體:用設計解決貧困、教育、醫療等方面的問題,讓資源分配更合理。 2. 保護環境 設計師在創作時應盡量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推動可持續發展。 選擇環保材料:使用可回收、可降解的材料,減少浪費和污染。 降低資源消耗:考慮產品在設計、製造和使用過程中的能源和材料使用效率。 延長產品壽命:設計耐用、易維修的產品,減少拋棄式消費對環境的壓力。 提倡綠色美學:創造能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設計,保護生態系統。 3. 尊重文化和價值觀 設計師的作品常常成為文化的載體,應該尊重多元文化,避免造成文化侵略或偏見。 保存傳統:在設計中融入當地文化特色,避免過度同質化。 推動創新:用設計讓文化與現代技術相結合,既尊重歷史,又面向未來。 4. 引領行為變革 設計不僅是工具,還能影響人們的行為和習慣。 教育大眾:用設計引導人們了解環保、健康等重要議題。 鼓勵可持續生活方式:比如設計節能產品或鼓勵使用公共交通的城市規劃。 5. 負責任的創新 創新不應僅追求技術突破,還需考慮其社會和環境影響。 防範技術濫用:在設計中考慮隱私和倫理問題,避免對用戶造成傷害。 平衡需求與影響:不盲目追求商業利益,而忽略設計對環境或弱勢群體的潛在影響。 6. 推動行業標準 作為設計領域的專業人士,設計師有責任倡導更高的行業標準。 建立可持續設計規範:推動行業採用環保材料和工藝。 分享知識:與同行和社會分享設計思維,讓更多人受益於創新的力量。 7. 建立長遠視野 設計師需要思考作品的長期影響,而不僅僅著眼於眼前的需求或潮流。 為未來設計:考慮未來可能面臨的挑戰,如資源短缺或氣候變化。 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探索對環境和社會都有益的設計解決方案,實現經濟與生態的雙贏。 總結 設計師不僅僅是創造美的專業人士,更是社會和環境的守護者。他們的責任是利用自己的技能,創造出對社會有益、對環境友好的設計,同時引領行業和大眾走向更加負責任的未來。設計不應該只是解決問題,而是積極地塑造一個更好的世界。
DI: When was your last exhibition and where was it? And when do you want to hold your next exhibition?
CHH : 上次舉版的演講是在藝品書屋的講座活動,那場演講我希望透過這個活動可以幫助到那些想要成為設計師的人,或是已經是設計師但遇到瓶頸不知道下一步該如何走。而這場就是告訴他們在這個滿是設計公司的社會你可以怎麼脫穎而出,年輕人你可以怎麼做才會贏!下一次的演講活動不確定,但若是有機會再次舉辦也非常樂意。
DI: Where does the design inspiration for your works come from? How do you feed your creativity? What are your sources of inspirations?
CHH : 我的設計靈感來自於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共好」信念的堅持。我認為設計不僅僅是一種技能,更是一種分享美好的方式。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細節,無論是一束溫暖的陽光、一杯香氣四溢的咖啡,還是人們相處時的溫馨互動,都可能成為激發創造力的源泉。這些微小而動人的瞬間,提醒著我,生命值得被投入在美好之中,而設計正是我與世界連結的一種方式。 我激發創造力的秘訣在於不斷觀察和體驗。無論是旅行、閱讀,還是單純地漫步街頭,我都會刻意打開感官,捕捉那些讓人感動的細微之處。設計是一場與生活的對話,只有真心體會生活,才能創作出與人們產生共鳴的作品。我喜歡把自己的觀察融入設計中,讓每一個空間都講述一段故事,傳遞獨特的情感。 除了從生活中汲取靈感,我也注重與人交流。每次與客戶的對話都是一次靈感的碰撞,他們的需求、個性和故事,讓我的設計更有溫度。我希望自己的作品不僅能滿足功能需求,更能在日常生活中帶來一些小小的驚喜和愉悅。 「生命就應該浪費在美好的設計上。」這是我一直信奉的理念。設計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創造美麗的外表,更在於傳遞溫暖與愛,讓每個使用它的人都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設計是一種分享美好的方式,而這種分享,才是創造力的真正源泉。
DI: How would you describe your design style? What made you explore more this style and what ar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your style? What's your approach to design?
CHH : 我的空間設計是「多樣性、獨特性」,不會侷限在單一或少數領域,多樣性發展的設計理念才能夠更廣泛且多元。在室內空間設計上,要讓每一個場域都能透過設計展現獨特的樣貌。我堅定的認為「為客戶創造最想要、最適合的空間場域,是鴻樣室內裝修設計的宗旨,秉持並精進執行每個託付案件,讓業主滿意。」
DI: Where do you live? Do you feel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your country affects your designs? What are the pros and cons during designing as a result of living in your country?
CHH : 我住在台灣台北,我認為現在台灣的文化遺產也可以說是非常豐富,只是看自身怎麼去運用這份文化所帶來的正向創意思考。就像前面說的,設計是從生活中感受出來的,一點小小的東西都可以讓我思考他得設計元素與可以運用在哪裡。設計的過程中不管在台灣還是國外優缺點一定都會有,但真正要說缺點的話,我不認為會嚴重影響設計,因為設計是很看個人吸收。
DI: How do you work with companies?
CHH : 我會定期舉辦會議或員工聚餐,與團隊成員分享設計進展和想法。這不僅能及時解決問題,還能確保大家的目標一致。並且每個員工都有不同的專業背景和工作方式,我會努力理解和尊重他們的觀點,並尋求共同點,以建立和諧的工作氛圍。
DI: What are your suggestions to companies for working with a designer? How can companies select a good designer?
CHH : 該如何在這些企業中脫穎而出,我認為好的設計師都是需要具備抗壓性與觀察的能力,所以一位好的設計師我人為需要具備以上的能力與一顆保持熱忱的心。
DI: Can you talk a little about your design process?
CHH : 始終堅持在建築室內空間的性格中,讓理性與感性和諧且平衡,不斷吸收設計新概念與新知識,反芻成為每件個案的設計養分,將靜態空間與動態使用者,整合成為一個完美的互動體。 多樣性、獨特性設計 創造業主滿意的空間場域 我的空間設計是「多樣性、獨特性」,不會侷限在單一或少數領域,多樣性發展的設計理念才能夠更廣泛且多元。在室內空間設計上,要讓每一個場域都能透過設計展現獨特的樣貌。她堅定的指出「為客戶創造最想要、最適合的空間場域,是鴻樣室內裝修設計的宗旨,秉持並精進執行每個託付的案件。
DI: What are 5 of your favorite design items at home?
CHH : 在各種空間設計上我會很著重吧檯與各個空間的功能性是否良好、便利,與收納空間是否足夠,還有在整體氛圍如何運用燈去營造氛圍,這是我在各種空間都會非常注意的地方。
DI: Can you describe a day in your life?
CHH : 我的一天通常會充滿各種設計工作。我會前往工地或案場,與客戶、施工隊、廠商等溝通協調,確保每一個細節都能夠順利進行。我非常重視這些現場的經歷,因為它們不僅是對設計的實現過程,更是對創意與現實結合的檢驗。每次與客戶的交流、每次看到設計從草圖變成具體的空間,都是一次讓我滿足且充實的經歷。 除了工地上的時間,我還會回到公司,與團隊一起討論設計案,或者親自投入到設計的細節中。這些時間,我會專心處理設計圖、選材、調整方案,確保每個案子都能在創意與功能之間找到最好的平衡點。我深知,設計不僅僅是為了美,更是為了讓每一個空間都能給人帶來實際的生活價值和情感連結。我的一天總是充滿了動力和節奏,這份節奏來自我對設計的熱愛,也來自我對跑步的熱情。我對跑步的熱情不僅是為了鍛煉身體,也是我用來清理思緒和激發創意的方式。無論是晨跑還是長距離的馬拉松,我都享受那份與自己對話的時光。在奔跑中,無論是馬拉松、半馬還是全馬,我都曾挑戰過自己,每一次的比賽都給了我不同的啟發和成長。 這樣的一天,對我來說,既充實又富有意義。每當我從設計現場或比賽場地回到家中,無論是身心的疲憊還是成就感,都是我生活中最真實的部分。每一步跑過的路程,每一個設計項目的完成,都讓我對生活和工作充滿了感激與動力。
DI: Could you please share some pearls of wisdom for young designers? What are your suggestions to young, up and coming designers?
CHH : 建議她們重視業務的橫向連結,不要只專注於某一項技能,而是包含軟體操作、繪圖技術、美感創意、溝通能力等都要掌握,當面對客戶與廠商時,有辦法站在第一線來處理問題。 同時我也建議新人要多去觀察別的同事在做什麼,盡量學習別人的優點,勇於接觸多元設計領域,例如住宅、商空等,不要替自己設限,並且抱持自動自發且積極的態度,有任何意見都要主動找主管討論,而不是等著我去找妳,還有最重要的就是抗壓性,設計業是很辛苦的,每天都要面對來自客戶、廠商、老闆等各方面的壓力,如果不調整自己的心態,就很難在這個行業中存活下去。還有最重要的是保有熱情!
DI: From your perspective, what would you say are some positives and negatives of being a designer?
CHH : 對我來說身為設計師的優點是創造力,設計師通常擁有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能夠構思出獨特且富有美感的設計作品。還有與廠商、師傅的溝通合作能力。但真正的優點我認為是身為設計師因為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所以你可以學習到很多並發展更多可能的技能。這對我來說是優點。而缺點的話我認為設計工作高度依賴創意和審美標準,設計師有時會對自己的作品感到不滿意,產生自我懷疑,但也是因為自我懷疑才會讓作品呈現的更完美。
DI: What is your "golden rule" in design?
CHH : 我的黃金法則就是,要如何拓展你的五感並利用空間說故事,讓空間上有主題式,也必須了解客戶的核心價值,才能更貼近客戶與大眾的心。
DI: What skills are most important for a designer?
CHH : 因為我的個性很單純不輕言放棄,所以我一直以來都是堅持一步一腳印充實自我,才能創作更多美好設計。
DI: Which tools do you use during design? What is inside your toolbox? Such as software, application, hardware, books, sources of inspiration etc.?
CHH : 我日常喜歡跑步,跑步直直地跑甚麼都可以不用想還可以在跑步的過程去欣賞路邊的元素,時不時會讓我產生靈感,而書籍則是我認為每位設計師都應該去看點書,書中的知識遠比我們想像的多,透過這些對我的設計過程中都有很大的幫助。
DI: Designing can sometimes be a really time consuming task, how do you manage your time?
CHH : 讓自己完整的投入進工作中,在工地時就認真處理工地的事,在公司就認真處理公司其他設計案子的事,對每件事都保持專注與熱情,自然而然就會將事請處理的得體並很好的運用與管理我的時間。
DI: How long does it take to design an object from beginning to end?
CHH : 要看案件的所需時間與他整體的希望可以在甚麼時間結案,但通常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進行。但每個空間所需要的時間都不太一樣,住宅與商業空間則是住宅需要久一些得時間。
DI: What is the most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 to you, as a designer?
CHH : 身為女性設計師在業界有無因為性別而遇到的困難? 我在設計業的資歷算是蠻久了,因為本身個子不高,所以曾經發生過去工地監工或提案時,被師傅或客戶認為是助理的糗事,當然隨著時間過去,現在已經不會再出現這種情況了。但我必須說當自己到工地時,表現出來的個性是非常強勢的,畢竟太過柔弱的話,師傅可能會不把妳的指示當一回事,這並不是說要蠻橫不講理,而是必須堅持自己的意見,說穿了,最後要向客戶負責任的是我,而且廠商也是領我的錢做事,大家總要相互配合才行。 其實身為女性不管在哪一種行業中都是蠻辛苦的,除了工作之外,更重要的是還得兼顧家庭,畢竟這社會要求女性對家庭付出的期待總是比較高,許多職業婦女都是工作家庭蠟燭兩頭燒,而身為女性創業家,感受到的辛苦只會更多更深刻,所以來自家庭或政府的支持就很重要,也能讓自己適時的喘一口氣來休息。
DI: What was your most important job experience?
CHH : 年輕時代我曾經與朋友合開過設計公司,一段時間後因為彼此對公司發展的想法不同所以拆夥。接著我進入一間設計公司上班,擔任設計經理,在一次提案中通過了國內大型連鎖餐飲集團的認可,獲得替他們設計連鎖店的機會,沒想到工程施作到一半,設計公司的老闆竟然捲款潛逃了,但施工無法暫停,我只好硬著頭皮做下去,幸好原本無論客戶、工班還是廠商本來就是我在負責聯繫,最後有驚無險的的結案,而也因這起突發事件,客戶鼓勵我自己出來開公司,於是在陰錯陽差的情況下,展開了自己的第二次創業之路,且一路走到今天。這成為滋養我人生的重要養分。
DI: Who are some of your clients?
CHH : 主持過多場知名連鎖餐飲的空間設計,包含陶板屋、這一鍋皇室祕藏鍋物、Polo Café等等都是我們的客戶
DI: What type of design work do you enjoy the most and why?
CHH : 我們各種空間都有進行的機會,不管是商業空間還是住宅空間等等,各種空間能帶來的學習效益各有不同,能在各種空間上進行不同的設計發想,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DI: What are your future plans? What is next for you?
CHH : 繼續創造更多以人為本的空間,繼續造福客戶與社會,這是我一直以來所追求的。
DI: Do you work as a team, or do you develop your designs yourself?
CHH : 我們是團隊合作,團隊合作是一種協作與共同努力的過程。有效的團隊合作需要成員之間能夠有效地溝通、建立相互信任、協同作戰,並對各自的角色和任務負責。當成員能夠相互支持、分享想法和資源,並有效地解決問題時,團隊往往能夠取得成功,並達到共贏的結果。
DI: Do you have any works-in-progress being designed that you would like to talk about?
CHH : 目前我們正在設計一間名為「我家牛排」的大型連鎖牛排店,這個項目對我來說既充滿挑戰也非常有趣。這家店的特色是主打平價和吃到飽的自助沙拉吧,旨在為客人提供一個既舒適又高效的用餐體驗。為了匹配品牌形象和市場需求,我們選擇了運動風作為主要設計風格,這不僅是為了突顯其活力與動感,更希望可以帶給來用餐的客戶一個全新的視覺饗宴。 在設計過程中,我們將運動元素巧妙融入到空間中,無論是線條的運用、色彩的搭配還是裝飾品的選擇,都力求傳遞一種清新、充滿動力的感覺。例如,牆面上將加入具有運動感的視覺元素,如動態線條、健身器材的符號等,讓整個空間散發出活力與節奏感。同時,為了強調品牌的自助沙拉吧,我們設計了開放式的操作台,讓顧客能夠更加輕鬆地選擇自己喜歡的食材,並且這樣的設計也讓整個空間顯得更加通透和現代。 此外,我們也在顧客的用餐體驗上下了很多心思。例如,為了讓顧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能夠感受到運動風格的氛圍,我們設計了一些互動區域,像是可以打卡的運動背景牆,增加顧客的參與感和趣味性。 這個設計案讓我非常期待,因為它不僅僅是對傳統餐廳設計的突破,更是對空間和品牌概念的深度融合。我希望能通過這個設計,讓每位走進「我家牛排」的顧客,都能感受到一種全新的、富有活力的用餐體驗。
DI: How can people contact you?
CHH : 可以透過我們的Gmail聯繫我們。鴻樣空間有限公司:homeyoung9999@gmail.com
DI: Any other things you would like to cover that have not been covered in these questions?
CHH : 沒有,謝謝